您当前的位置 :财经天下 > 资讯 >  内容正文
投稿

粮食安全有保障,中国的底气来自这些方面

财经天下 2020-04-22 10:00:27 来源: 阅读: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蔓延,“粮食安全”近期频频登上热搜,备受关注,引发了部分人士是否需要囤粮的疑虑。近期召开的2020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农业农村部官方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佳格天地农业农村大数据研究院针对“粮食安全”热议背后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思考,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面对热议的“粮食危机”何以临危不惧。

(“粮食安全”一词百度搜索指数,可以看出随着疫情的发展蔓延,大家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粮食安全”何以引起热议

      1、疫情发展是直接原因

      随着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蔓延,全球粮食生产与供应正在面临着巨大挑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将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一方面,各国为控制疫情发展,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人员流动限制和交通封锁等措施,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短缺、生产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任务无法及时完成,直接对农产品产量造成了影响。

      另一方面,疫情的蔓延引发了民众恐慌性囤积粮食现象的出现,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短期内供应紧张的情况。

      对此,部分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以保证国内供应充足,如全球主要小麦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宣布禁止小麦粉、胡萝卜等出口;塞尔维亚停止葵花籽油出口……随着多个国家陆续宣布禁止出口信息,全球粮食供应链被扰乱,全球范围内关于粮食问题的担忧随之而起。

      2、虫害是潜在威胁

      4月10日,美联社发布报道称:自2020年初的蝗灾后,第二波蝗灾已开始在非洲多个国家肆虐,数十亿只沙漠蝗虫的幼虫正在索马里大量繁殖、蓄势待发。尽管此前有分析表明沙漠蝗虫未必能进入我国境内造成危害,不过这对于疫情背景下的全球粮食安全却是个不小的挑战。

(图|FAO)

      就我国来说,虽然沙漠蝗灾影响有限,但却有另一种虫害需要密切关注。

      3月份,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通过调查监测和专家会商,结合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作物布局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分析,今年我国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程度重于上年。

      一边是疫情发展、全球粮食从生产到供应都出现问题,一边是虫害带来潜在威胁。目前全球粮食生产供应可谓是危机四伏、困难重重,也无怪乎大家对此产生担忧。

      二、中国何以临危不惧

      如本文开篇所述,国家对于国内粮食供应问题已经给出了回应,并且表现出了充足的自信,那么我国为何能做到临危而不惧呢?佳格天地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经得起考验的粮食储备体系与保障机制

      在我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了“常平仓”,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也防止了“谷贵伤民”。及至现代,我国政府已建立了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与保障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分为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两级,中央储备粮主要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在中央储备粮的基础上,近年国家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区保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四个半月”的市场供应量要求,增加了地方粮食储备,以完善健全我国粮食储备体系。

      基于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的粮食储备制度和体系,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协调行动,经受住了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等自然灾害与粮食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粮价总体稳定,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2、目前已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连续多年,我国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这难免会令人产生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高的错觉。然而实际上,我国已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进口粮食只是为了满足大家对于食物多样性的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居世界第一,其中谷物产量61368万吨。

      在进口方面,去年我国谷物净进口1468万吨,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就我们所关注的两大口粮来讲,小麦进口349万吨、稻米进口255万吨(出口275万吨),综合来看,二者进口总量尚且不到我国粮食总产的1%。可以说,我们已经把饭碗牢牢的端在了自己手中。

      3、春耕正常推进,夏粮丰收有保障

      今年国家对于春耕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肉眼可见”了。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出台多项政策举措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农业农村部大力做好统筹安排工作,推进各地春耕生产扶持政策的落实生效,同时针对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和春耕生产的堵点难点更是紧急上线了“全国农业农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服务平台”,力求有效应对疫情、抓好今年春季农业生产。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各生产主体的积极行动之下,今年我国春耕生产进行有序,夏粮主产区正推进奋战100天夺夏粮丰收行动,除草打药、防病治虫等田管措施落实到位。今年夏粮面积稳定在4亿亩,在田作物长势良好,早稻面积7000万亩,比上年增加了300多万亩,有望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良好开端。

      通过“全国农业农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服务平台“可看到当前农资供应信息、部分地区的作物苗情长势等春耕生产相关信息。目前我国冬小麦苗情基本稳定,长势总体较好。更多内容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官网进入平台了解。

      三、“中国饭碗”何以端得更稳

      面对目前疫情发展下的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可以说是经受住了考验,但确保十几亿人吃饱饭从来都不是轻松的事情。对于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始终应当保持警钟长鸣,既要实现“中国碗装中国粮”,还要将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业发展仍旧面临“人多地少水缺”的现实困境;农业科技水平相较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对此,我国也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

      1、藏粮于地

      就“藏粮于地”来讲,近年来我国粮食总量在不断增加,但种植面积却在减少。2019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11606万公顷,相较2018年减少97万公顷。

      土地是农业的最基本生产资料,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保住耕地面积。其次,“藏粮于地”不仅在数量,也在质量。

      为此,我国提出了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好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等目标任务。在为粮食生产留足土地空间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粮食生产潜力。

      2、藏粮于技

      “藏粮于技”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耕地有限,但技术进步无限。在耕地稳定的情况下,要保持粮食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依靠不断创新的农业科技来保障。

      在过去的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9.2%,农业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相较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一是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二是要大力进行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与推广,不断强化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

      我们从来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但这次疫情却是将全球粮食安全的脆弱性真切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正如袁隆平所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这也启示我们:无论何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都应牢牢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手中有粮,方能心中不慌。


(正文已结束)

推荐阅读:叶紫网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营销服务 - 老版地图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2-2019 财经天下 版权所有 本网拒绝一切非法行为 欢迎监督举报 如有错误信息 欢迎纠正